【什么时候上海开始限购的】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,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。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、防止投机炒作,上海市自2011年起逐步实施了住房限购政策。这一政策对非本地户籍居民和部分本地居民购房行为进行了限制,成为调控楼市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以下是关于上海限购政策的详细梳理:
一、限购政策的时间节点总结
时间 | 政策内容 | 主要影响 |
2011年1月 | 上海首次出台限购政策,要求非沪籍居民需在本市缴纳满2年社保或个税,且名下无房,方可购买一套住房 | 初步遏制了外地投资客进入市场,稳定了房价 |
2014年11月 | 调整限购政策,允许非沪籍家庭在沪拥有1套住房,但需提供连续3年社保或个税记录 | 略微放松了限购门槛,鼓励合理购房需求 |
2015年9月 | 再次调整,非沪籍家庭可购1套,需提供连续2年社保或个税记录;同时取消“认贷又认房”政策 | 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,刺激市场活跃度 |
2016年10月 | 针对部分区域(如浦东、临港)推出差异化限购政策,部分区域不再限制非沪籍购房 | 促进区域发展,平衡市场供需 |
2017年1月 | 全市统一执行“认房又认贷”政策,非沪籍家庭限购1套,需提供2年社保或个税记录 | 加强对炒房行为的控制 |
2021年1月 | 限购政策保持不变,但加强了对“假离婚”等规避限购行为的打击力度 | 提高政策执行力度,防止钻空子 |
二、限购政策的核心内容
- 非沪籍居民:需在本市缴纳2年以上社保或个税,且名下无房,方可购买一套住房。
- 本地户籍居民:根据家庭情况,可购买1至2套住房,具体视政策而定。
- “认房又认贷”:无论是否在本市有房,只要有过贷款记录,即视为有房,限购一套。
- 禁止“假离婚”购房: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利用婚姻关系规避限购的行为。
三、限购政策的影响
限购政策实施以来,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,减少了投机性购房行为,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。同时,也对刚需购房者产生了一定影响,促使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购房问题。
综上所述,上海自2011年起正式实施限购政策,此后多次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。目前,限购政策仍是调控楼市的重要工具,未来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。